一、資助標準與學科差異
自然科學類:
資助金額:18萬元/人1345。
適用范圍:涵蓋基礎研究、前沿技術、實驗科學等領域,如物理、化學、材料科學、生命科學等。
社會科學類:
資助金額:15萬元/人1345。
適用范圍:包括經濟學、管理學、哲學、法學、歷史學等學科。
二、資助類型與覆蓋規模
特別資助(站中):
面向已進站滿4個月的博士后,2024-2025年計劃資助約1200人,單筆金額為自然科學18萬元、社會科學15萬元1345。
優先支持已獲得面上資助、國家基金項目或省部級科技獎勵的研究者13。
特別資助(站前):
針對新進站且未滿4個月的博士后,2023年標準為自然科學18萬元,全國資助約400人2。
需依托流動站申請,且研究方向需符合國家重大戰略需求2。
三、資助資金用途
科研經費:用于實驗材料、設備使用、數據分析等研究支出。
生活補貼:緩解博士后在站期間的經濟壓力,部分資金可自由支配。
學術交流:支持參與國內外學術會議、合作研究等活動35。
四、申請條件與限制
基本要求:
進站滿4個月(動態計算至申請提交日)34;
每站僅可獲資助一次,已獲特別資助、博士后創新人才計劃或國(境)外交流項目者不可重復申請13。
優先條件:
已獲得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面上資助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;
作為國家重大科技項目主要成員,或獲得省部級以上科技獎勵135。
五、政策依據與動態調整
政策來源:
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會《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資助指南》35;
各高校及科研機構的實施細則(如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第5批站前資助通知)2。
年度調整:
資助人數與標準每年根據財政預算微調,2025年計劃資助1200人,與2024年持平13。
六、地區與機構差異
地方配套資助:
部分省份(如廣東、天津、四川)提供額外補貼,金額從數萬元至十余萬元不等,需關注地方政策5。
高?;蚬ぷ髡局С?/span>:
部分高校(如985院校)對特別資助獲得者額外發放科研績效獎勵,或提供住房補貼35。